我们研究所内部有个“受气包”等级评定,我毫无疑问是特级。
大家说,比实验数据丢失更让人绝望的,是被女友兼同事拒绝联名发表研究成果27次。
第一次,周晴说她指导的研究生课题遇到瓶颈,要先帮他,我们的论文署名延后。
第二次,那位研究生要参加国际会议,周晴说要帮他打磨PPT,没空最终定稿。
……
第二十六次,研究生说毕业答辩压力大失眠,周晴取消了我们约好的去见导师的行程,跑去彻夜辅导……
当期刊编辑第二十七次催促我们提交最终修改稿时,我发了最后一条项目组邮件:
本人已退出该项目,不再署名。我与周晴老师未来研究方向不同,各自努力。
发完,我删除了电脑里所有共享文件,接受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聘书。
1 背叛的序幕
主持人宣布《量子前沿》杂志将选择两名学者进行专访,作为会议特别报道。
"我推荐我和谭宇。"周晴站起来,声音清脆自信。
"谭宇的量子加密算法很有潜力,年轻人需要更多曝光机会。"
她甚至没有看我一眼,仿佛忘记了那算法的核心框架出自我之手。
在场同事的目光纷纷投向我,充满不解与同情。
会议结束后,我收拾设备,周晴匆忙走来。
"论文的事,得再延后几天。"
"谭宇的课题遇到瓶颈,我得帮他突破。"
我沉默点头。
谭宇抱着一叠资料走过来,夸张地叹气。
"周教授,量子退相干问题卡住了我的毕业论文。”
"连续三晚都失眠,头痛欲裂。"
我冷眼扫过他的"黑眼圈"——明显的粉底遮瑕痕迹。
周晴立即抓起外套:"我们现在去实验室,通宵也要解决。"
"论文的事改天再说吧。"她头也不回地对我说。